港媒稱內地商販爭先恐后接受手機支付:不再擔心搶劫
港媒稱內地商販爭先恐后接受手機支付:不再擔心搶劫
11月20日報道 港媒稱,深圳出租車司機徐嘉良(音)過去經常擔心,他每晚放在出租車里的現金會讓自己成為劫匪的目標。但是,內地移動支付的興起改變了這一切,出租車司機已成為接受無現金交易的眾多人群之一,他們和街頭小販以及規(guī)模更大的商家現在都不那么擔心假幣和被搶劫的風險了。
據香港《南華早報》網站11月14日報道,徐嘉良說:“過去多年來,我每天隨車攜帶數百元人民幣,有時攜帶超過1000元,因為支付車費以及找零都是使用現金。過去,劫匪喜歡把出租車司機作為目標,但現在有了移動支付,我們安全多了,因為我們車里沒多少現金。大部分乘客通過手機支付車費,有些老人和小學生仍然使用現金支付車費。”
報道稱,內地現在是全球最大的無現金市場,其快速發(fā)展被視為該國創(chuàng)新能力和社會適應能力的證據,二維碼的應用甚至已經擴大至教堂和寺廟,許多機構現在均接受通過無現金支付應用程序捐款。無現金移動支付被稱為該國“新四大發(fā)明”之一,與無樁共享單車、高鐵和電子商務并列。
報道稱,無現金支付是支撐內地電子商務繁榮的一個關鍵因素。中國在11月11日的光棍節(jié)輕松保住了零售電子商務之王的地位,阿里巴巴集團旗下天貓商城當天24小時內交易額達到1682億元,差不多是美國“黑色星期五”和“網絡星期一”購物節(jié)交易額之和的四倍。
艾瑞咨詢集團數據顯示,去年中國第三方移動支付規(guī)模增加了兩倍,至38萬億元人民幣,大約是美國市場的50倍。國際數據公司分析師于雪(音)說,中國在電子支付領域是全球領袖,因為內地的手機用戶多于其他任何國家,而且還采用了最先進的移動技術。
于雪表示,內地偏遠地區(qū)的民眾還未見過信用卡,就直接從現金跨越至移動支付。他補充說,內地顧客認為無現金支付比使用現金或信用卡更安全和便利。數據顯示,內地人均信用卡僅為0.31張,而美國為2.9張。
報道稱,在中國內地可使用的移動應用程序達到700萬個,并且阿里巴巴和騰訊等科技巨頭投入大筆資金的情況下,移動支付的普及已經大大改變了日常生活,越來越多的零售商和服務機構開始轉向無現金交易。對許多內地商家來說,用于無現金購物的可掃描二維碼必不可少,甚至對賣水果和小吃的街頭商販以及農貿市場攤主而言也必不可少。
深圳一名賣水果的街頭商販說:“大部分人通過移動支付向我付錢,對我來說無現金支付更安全,我不再需要擔心假幣或找零。如果我只接受現金,就會損失日常收入的一半多。”
廣州一個農貿市場的一名蔬菜攤主說,很少見到40歲以下的人用現金支付。他說:“如果沒有移動支付,我一天生意也做不了。”他還說,越來越多五六十歲的人開始使用移動支付。
內地還有超過1500萬小商販通過微信和微博等社交媒體網絡和直播平臺售賣各種商品,互聯網協會去年估計該市場規(guī)模為3600億元人民幣,其中大部分交易使用的是移動支付,除了小販和街頭商販,超市、游樂園和連鎖商店等大型實體也開始拋棄現金交易。
此外,在境外,移動支付也在增長,越來越多的韓國和日本商家期待利用中國游客的無現金支付習慣賺錢。
中國移動(微博)支付設備提供商北京意銳新創(chuàng)科技有限公司首席運營官關恒說,該公司對中國內地移動支付市場的增長態(tài)勢“非常樂觀”,預計接受無現金支付的商店和商販數量每年至少增加100%,這種情況至少將持續(xù)至2020年。
他說:“我們預計,僅我們一家公司,明年就可以向內地和亞洲市場商販賣出差不多500萬臺條形碼閱讀器,是今年的六七倍。”他說,其公司的工廠正晝夜不停地生產,以滿足需求。
關恒說,中國迅速擴張的無現金社會還鼓舞亞洲和非洲的發(fā)展中國家也跳過信用卡時代,直接走向移動支付。
報道稱,不過,中國出現了對無現金支付繁榮局面某些方面的擔心,例如支付網絡被用于欺詐和數據被盜等風險。
繼續(xù)閱讀與本文標簽相同的文章